黑法师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成德法师真干放下很重要,要从最难处下手 [复制链接]

1#
贵州白癜风         http://baidianfeng.39.net/bdfby/yqyy/

我們禪門有一個人叫金碧峰,他入定很厲害,他壽命到了,黑白無常在那找不到他,沒有辦法交差。結果聽說金碧峰最喜歡他那個金子做的缽,很漂亮的缽,他最放不下。結果打聽到了,黑白無常就去碰他那個缽,讓那個缽一出聲,他就出定了,一出定把他的*魄抓住了。結果這個禪師就給黑白無常講,我這個最遺憾的就是,能不能再讓我摸摸這個缽再走?黑白無常也挺慈悲仁慈的,摸一下這個也不是什麼多高的要求,「好,給你摸吧」。這個禪師一摸著那個缽,抓起來就把那個缽「啪」摔個粉碎。他唯一執著的東西沒了,「啪」,哪裡去了?找不到了。所以有一句祖師法語說:「人生似瓦盆,打破了方見真空。」

人生似瓦盆,打破了方見真空。我們都被這個瓦盆給框住了。什麼是瓦盆?這個身體。所以師長老人家說為什麼放不下?因為我們沒有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,沒有真正明白,放下不難,沒有真正通達看透真相。所以我們迷,迷在哪裡?迷在把阿賴耶識裡面的相分當中的一分當作我。真正的我是什麼?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我。師父說:「恭喜你,你證法身了。」法身是本來的身,現在為什麼搞成這樣?錯認,本來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就是我,現在錯認這個臭皮囊是我,那能力小到可憐。好像也是《楞嚴經》,不知道是哪部經,有一個比喻,大海中有一個什麼?小水泡。那個小水泡是誰?自己。其實它本來是什麼?大海。他現在自己是大海,忘了,然後一直:我就是這個水泡。我就是這只螞蟻,堅固的執著,所以七尊佛出世了,那一窩螞蟻還是螞蟻。所以你看見思煩惱第一個是什麼?身見。

師長老人家很善巧,念念為眾生就是真正為自己,因為眾生就是自己。「自性是眾生,故願度脫;自性是佛道,故願成就,不見一法離心別有。」那請問大家,沒有一法離心別有,那你看這個人罵你,那個人是誰?那是你的心變現的。所以蘇東坡那個公案也很有味道吧?他講給他妹妹聽,他妹妹說:哥哥,你輸得好慘,人家心中有佛,見人都是佛;你心中有糞,所以你見人是糞。這個開示是邪正真偽、大小偏圓,用這個故事來講挺有味道。蘇東坡的故事可以講邪正真偽、大小偏圓,「不究自心,但知外務……內濁外清,始勤終怠。雖有好心,多為名利之所夾雜;雖有善法,復為罪業之所染污」,那八風不也都會染污嗎?那身見要放下,情執要放下。

我好像跟你們講過,中秋節有一個同修給成德寄了一首偈來,講過沒有?講過了吧?我們複習一下好不好?我們來吟誦一下,不是,朗誦一下,隨文入觀,「但願人長久,唯有念彌陀,親眷永團聚,法界逍遙遊」,你看有情執的人他真的看到這個真相。其實有情執的人也不是不好,黃念祖老居士說:「無情不能修道」。你連世間這種情義都提不起來,那不是個木頭?「人非草木,孰能無情?」那不是就變機器人了、變木頭了。可是你這個情一了解真相,一轉就是菩提心,就是廣度你的親人跟有緣人的願力。所以我們一直在交流,你會麼?要會轉。

剛剛講到說「女為悅己者容」,就是有人欣賞妳就非常的有勁,好話一句,做牛做馬都願意。可是問題是假如沒有好話,那怎麼樣?就跟消了氣的氣球一樣。就會非常在乎妳在乎的人的一舉一動,甚至是一顰一笑,或者是一個表情都可以讓妳三天吃不下飯,或者三天高興得在那跳舞。可是這個都是什麼?情執,都是貪愛。所以現在的女眾假如去看古代《德育課本》那些女性,我看她們看了會有點格格不入,不能理解,這些人瘋了。

那個《德育故事》裡面有,火災,她出來以後,公公婆婆在裡面,她又要衝進去。別人拉她,「妳找死」。她說你們不要攔我,就進去,就死了。所以有一次我在馬來西亞上課的時候,有一位女士,她可能也是留學這些的,她看到這些公案,那個表情就是:這個根本就是封建迷信。「慕賢當慕其心」,那個時代人的心境是什麼?那個時候人的心境是,他的生命是輕的,他有沒有符合良心、他有沒有符合道義,這個是他最重要的。她覺得假如我活了,我的公公婆婆死了,我沒有臉活在這個世間,所以哪怕有死的危險,我還要下去救。古人是生命不是第一位,我們現在因為從小就是享福,這個身很重要,自己的感受很重要,統統都是自己第一,所以一看這個東西完全格格不入了。

所以剛剛談這段,也是我們在修學態度當中老實、聽話。我們聽話,修行從哪裡下手?從菩提心。還有沒有?《了凡四訓》告訴我們,「先難」,從最難處克將去。師父講經也說,你先把最嚴重的那個克服了,其他的小菜二三盤,這個才是真幹!那現在我們最嚴重的那個我們找到沒有?找到了,就是打破自欺了;沒找到,打破自欺前面還有一關。請問俞淨意公遇到灶神爺以前,他知不知道自己的問題?不知道。所以他不知道,他自己自欺他都不知道。那是什麼關?習氣使然,渾然不知,他看不到。所以為什麼《弟子規》要說「聞譽恐,聞過欣」?其實我們再回想一下,誰最了解自己?父母。還有沒有?另一半。其實就是最親的人最了解自己。

那說到這裡,我們父母從小到大叮嚀我們最多的,「孩子,你要注意什麼」,尤其要出門前:「要注意這個」。大家有沒有回想到?改了沒有?keypoint(關鍵點)。父母最了解我們,他最不放心那一個點,很可能就是我們最嚴重的習氣。可是沒有走入真幹,我們哪怕修了五年、十年、二十年,那個最嚴重的還是沒有放下,還是沒有去對治。所以師長老人家昨天好像開示,我們走的是開悟的路,怎麼開悟?放下妄想分別執著。聽到這裡,師父又補了一句,因為我們聽到這裡不知道,接著師父補了一句:「放下一分,智慧就透出一分;放下兩分,智慧就透出兩分」。所以絕對只要有放下習氣,人就不一樣。大家仔細去觀察你們小家庭的時候,那個述祖德哭得很厲害的,他的臉馬上色彩都不一樣。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留心這一點,本來看起來有點暗暗的。有時候那種臉色,皮膚黑的人亮,皮膚白的人暗。你不要以為黑的人就不亮,那個黑白是生的,不能改了,但是他那個心境很明朗的時候、很法喜的時候,它是亮的,他有放下,他就不一樣。我們就別說別人,就照自己的臉就好了,你假如幾天很鬱悶,在那個鏡子面前照一照;突然聽了什麼經,做了什麼事突破了,再跳著到鏡子面前一看,變了一個人。

所以這個真幹、放下很重要,從最難下手。所以剛剛講的點出來,可能男眾最重的,可能女眾最重的,可能自己最重的,我們得要找出來。發現自己的過失叫開悟,改正自己的過失叫真修行,我們就走入實修了。

昨天跟大家還講到,老實這個實字就不欺、就慎獨。再來,老實了就隨順聖賢佛菩薩教誨,不隨順自己煩惱習氣。老實就守本分,「敦倫盡分,閑邪存誠,老實念佛,求生淨土」。這一句是印祖的心法,對我們來理解老實也很有幫助。再來是一句夏蓮居老居士的教導,他老人家說,「但有一毫凡情」,情緒化上來了,這凡情,五欲六塵貪著的心起來了,貪瞋痴慢起來了,凡情。「但有一毫凡情聖解」,這個聖解就是:我是不是開悟了?我是不是這個瑞相太稀有了?這些念頭。甚至於你在那,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,什麼時候開悟?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,什麼時候功夫得力?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。這都不行,這個都是「即是自欺,即非老實」。

所以你看夏老,就是祖師他們很慈悲,講得可周到、可細膩了,你珍惜這些法語,成德真的覺得跟手把手教沒有兩樣。你看這一句:「不念過去,不念未來,專念現前一句。」不很複雜吧?就是你專念阿彌陀佛,字句分明。下一句:「不求一心,不斷妄想。」你不要在那裡,什麼時候一心不亂?你也不要在那裡,什麼時候可以伏住煩惱?什麼時候可以伏住妄想?都不用。「不求一心,不斷妄想,只要字句分明」,真的這麼做了,念個半年就不一樣了。

摘录于《如何建立修學的正知正見(第八集)》成德法師 /5/17

如果您想深入经藏、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